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20/5/12 15:35

“新基建”浪潮下运营商业务发展方向性研究

赛立信通信研究部  陈晓婷&谢志斐

本文重点研究通信运营商5G技术背景下,企业发展与业务拓展方面的方向性问题。具体以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为基础,阐述了近期及中期的新兴技术发展趋势,并结合国内政策环境进一步明晰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最后在结合其它市场参与者的发展侧重点之下,对运营商的企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1. 技术发展环境

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概念由美国知名信息技术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 Inc.)于1995年提出,以其具象化图形每年向市场参与者提供新兴技术发展进程的参考信息。曲线为带有明显峰值与谷值的横向S型线条(图1/2/3)。横轴按周期依次将S型线条划分为创新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破裂低谷期、稳定爬升恢复期与生产成熟期五个阶段,竖轴则以市场期望值间接衡量有关技术的发展程度。

高德纳每年从2000多种技术大类中提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新兴技术添置于曲线上,并按到达发展成熟期所需时长进行分类标注。另外,根据高德纳阐述,曲线对地处前半部分区域的新兴技术赋予显著权重以突出主体的“新兴”元素。而在变化中消失于曲线的技术则被分解整合至另一新兴技术,或此消彼长下不再被视为新兴技术。本文将重点分析过去三年间出现在曲线上的新兴技术。

图1: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2017年)

资料来源:Gartner Inc.,由作者翻译

图2: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2018年)

资料来源:Gartner Inc.,由作者翻译

图3: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2019年)

资料来源:Gartner Inc.,由作者翻译

根据曲线上各项新兴技术的所属领域及其关联性,高德纳进一步汇总出近三年来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表1),分别为:

2017年: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透明沉浸式体验、数字化平台

2018年:大众化的人工智能、数字化生态系统、自助式生物黑客、透明化沉浸式体验、无处不在的基础设置

2019年:传感和移动、增强人类、后经典计算和通信、数字生态系统、先进AI及分析

高德纳将新兴技术按到达成熟期的时间分为“2至5年”、“5至10年”以及“多于10年”三类,故可推算出各新兴技术发展趋势的成熟时间。表2分别计算各趋势中各项新兴技术成熟时长的下限平均数与上限平均数(即三挡下限分别为2/5/11年、上限为5/10/17年;其中17取值用于突出三挡长度差异),并取两者之均值作为衡量各发展趋势的成熟系数,系数越小代表对应趋势的发展程度越高、市场时机越迫切。

由计算所得,“数字化平台”与“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两个趋势发展程度最高,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成熟,其次为“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数字化生态系统”以及“先进AI及分析”。企业应优先拓展 “数字化平台”与“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两趋势所对应新兴技术的业务,抢占市场新增份额,并根据企业发展策略与技术发展进度,选择后续的新兴业务发展路径。

表1:新兴技术发展趋势(2017-2019年)

资料来源:Gartner Inc.,由作者翻译

表2:发展趋势成熟时间

资料来源:Gartner Inc.,由作者翻译

2、政策综述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文件《中国制造2025》,并将其作为建设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共3个十年)。文件以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为方式,以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二元互动为原则,以及以创新驱动与结构优化为方针,重点拓展信息技术、高端装维、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领域,目标提高国家整体的制造业创新能力、工业基础能力、质量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发展水平。

而作为《中国制造2025》文件的延续和细化,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概念,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以整体形式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目标将相关领域作为与传统基建相似的基础化条件,赋能供给侧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推动制造业在“新形势”与“新常态”大环境下焕发生机。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明晰“新基建”的覆盖范围由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组成,分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以及创新基础设施三大方面(表3)。

表3: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结构

资料来源:Gartner Inc.,由作者翻译

整体上,《中国制造2025》作为制造强国建设首阶段的行动纲领,重点在于巩固信息化基础和解决方向性问题,而作为其延伸细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概念则基本契合了新兴技术发展趋势。“新基建”以建设信息化通信网络为核心、兼顾新型基础性技术与大数据计算能力,并以此优化传统基建效能和支撑各高新技术领域发展。

根据表2所示,“数字化平台”与“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为当前阶段最先到达生产成熟期的新兴技术趋势,预计两者均于2024年内发展成熟,内容上与“新基建”具有较大吻合度,与《中国制造2025》也具有显著的同步性。通信运营商、制造业生产商、设备研发商、技术开发商等有关领域市场参与者切入“新基建”浪潮,是现阶段业务增长的新契机、也是中/远期企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

3、市场参与者部署动向

阿里巴巴:以算力基础设施作为构筑市场竞争力的根基

阿里巴巴主攻数据中心建设,建立了阿里达摩院开展相关领域研究。2013年阿里于其达摩院成立XG实验室,专职从事5G网络通信技术研究,以及超高清视频、在线办公、AR/VR、工业互联网、智能物流和自动驾驶6大类别的业务开发工作。本年,阿里宣布将加码2000亿投资计划,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软硬件核心技术的研发以及对应数据中心的扩容升级。阿里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算力设施作为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性构成,并由此拓展多元化的数字经济应用生态。

华为:以设备层面的底层框架影响力切入各新兴产业领域

华为凭借在承载网领域的技术优势,在2019年10月率先获得工信部颁发的中国首张5G基站设备的进网许可证。2020年1月以超50%的中标份额在中国移动SPN设备采购中为成为最大赢家,并于同年3月公布“5G+X”联创营计划,目标通过其在云、AI和5G方面的业务能力与互联网技术研发企业联合开发新应用和打造新场景。华为通过其自有设备研发生产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逐步形成类似运营商通信管道般具有广泛性、基础性与必需性特点的市场角色,以设备层面的底层框架影响力作为其在新兴技术产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百度:以顶层人工智能技术抢占先发空间

百度将人工智能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拓展领域,2019年位列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榜单第4名(于微软、谷歌与脸书之后),并以“AI工业化大生产”作为其业务主张。自2010年起,百度开始布局“百度大脑”AI技术体系,形成了以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技术为核心的AI开放能力,并将其结合应用场景创新、进一步发展为软硬一体的AI大生产平台。大生产平台向各个垂直领域开放超过228项AI能力,汇集了超过150万的开发者用户。此外,2019年百度发布了飞桨产业级深度学习开源开放平台,为企业合作伙伴提供系统化技术服务与支持。同时,该平台亦是当前国内在AI领域首个且唯一的开源开放平台。

通信运营商:以通信网络与算力双重基础设施抢占市场先机

三家通信运营商均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拓展方向,以5G网络设施与数据中心为两大发展领域。截至本年2月,于全国主要城市开通5G基站约15.6万个,预计本年底将达到55万个以上,覆盖全国所有地市。从资金投入规模来看,2020年中国移动计划投入1000亿元用于基站建设,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则分别计划投入453亿元与350亿元用于同样目的。

此外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三家运营商均从集团层面以“一张图”形式统筹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扩展建设。其中中国电信实行“4+31+X” 资源布局,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陕川渝4大重点区域为大网中心,在31个省市自治区分设一个大型数据中心用以承接全网数据结构,并根据需求在各省级行政单位内部细分区域增设次级数据中心。2020年内,中国电信旗下IDC中心将超过550个、CDN节点将超过250个、资源出口总带宽将超过21T,处于国内同业竞争市场的领先地位。中国联通实行与中国电信相似的资源布局,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陕渝和鲁豫为中心,实行“5+31+X”布局。中国移动则处于相对落后位置,但正在实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内陆地区同步推进模式,加快跟进步伐。根据中国IDC圈网站IDC机房名录记录,中国电信全国范围内机房规模为159个,中国联通为140个,中国移动则为70个。

4、发展建议综述

当前全球技术发展呈现高度智能化与深度互联化趋势,国家从政策层面号召市场积极投入到新兴技术发展浪潮中。当今各类新兴概念持续涌现,以5G、数字孪生、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前”新兴技术在日益完善的技术条件与宏观政策的支持下,逐步从“泡沫破裂低谷期”走向“稳定爬升恢复期”,各市场参与者在相关领域的先期投入与基础要素积累可望在未来数年内取得明显收益,市场格局亦将具雏形。

通信运营商若要在政企市场实现深度经营、开拓“上层结构”利润(非管道业务利润)、实现企业互联网化转型,则需要转变发展理念和积极掌握技术发展趋势,将自身融入市场演变浪潮顺应发展规律、在大环境浪潮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浪潮节奏。

发展理念

各类新兴技术基本处于互联网技术框架以内,或难以发展形成媲美能源驱动式机械或超文本互链系统般的历史性技术革命,但其多元化与高渗透性特质可望为各行各业带来运作模式及运作层面的开拓和革新。通信运营商应积极参与新兴技术发展进程,以管道资源和管道增值能力撬动市场,对接各细分行业的发展趋势。

运营商的主营业务可分为移动与宽带两类基础性业务,在公众市场具备固有且强大的影响力和经营能力。但诸如5G与边缘计算这两类趋于运营商近端业务生态圈的新兴技术,其作用于产业的直接效用明显高于公众个体。即当今新兴技术发展趋势,要求运营商走出自身的强势区域、转向专注于服务来自各产业的企业用户。

过往运营商政企业务主要由专线和云盘业务构成,整体侧重管道能力与机房运营等基础设施业务,在市场中呈现覆盖范围广、但经营深度不足特点。由此造成了企业获利的天花板以及市场角色地位的固化。而在以5G为划分标志的技术发展新时期中,运营商的目标范围应从“浅海”拓展至“深海”,将基础设施能力从主要能力定位“下调”转化为标准能力定位。即要求运营商在提供管道能力、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资源的同时、拓展基于此两者的细分“上层业务”,避免再度陷入市场定位管道化窘境之中。运营商应充分发挥基础设施资源的广泛性、必需性与开放性,发展各细分领域中由其延伸分化而来的高价值业务,以“全结构业务”能力构筑市场竞争力、锻造市场地位。

而在积极拓展政企业务的同时不代表将公众市场置于维持现状的状态。纵观历史进程中电子计算机、码分多址通信技术、超带宽无线视频传输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领域中曾经的新兴技术,其研发均为国家军方所设,及后才逐步转向民用并最终扩展至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个体。相似地,现今各类新兴技术的应用价值及价值期望,倾向于产业企业这一组织性较强且具有现成合力的群体,并非(相对)社会个人这一数量庞大但彼此单独存在的群体,但未来各类新兴技术终将遵循历史规律,逐步运用并扩大于每个社会个体之中。届时,运营商固有但现时相对隐晦的公众市场经营能力,预计将可得到大放异彩的机会,政企业务价值与公众业务价值的转化通道可望成为运营商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发展方向

在全球新兴技术发展进程中,“数字化平台”与“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为最先成熟和实现的技术趋势,两者与《中国制造2025》及其深化拓展而来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概念呈现内容上的高度吻合。外部环境(世界)与内部政策规划(国内)同时指明网络深度互联与多元化数据分析为未来几年市场的发展方向。对于运营商而言,围绕5G网络的政策及技术优势可带来卓异的先发优势。

对此,运营商应优先发展环绕5G网络以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为主的通信网络设施、以及以数据中心和智能计算中心为主的算力设施,在两者基础之上拓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应用度较广的基础性新技术,形成“2+1”结构的信息基础能力。与过往侧重管道能力和机房运营相比,“2+1” 同样将基础设施能力作为出发点、并以其不可或缺性为竞争力,向市场提供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解决能力。但不同的是,“2+1”不再局限于基础设施本身,其“1”为各类型新兴技术提供了如“通用模块”般的开放性“接口”,大幅度提高了市场价值的拓展上限。

当前运营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5G网络和数据中心业务运营能力,今后则需着手对现有能力进行差异化裂变,将单一笼统的整体能力分化为数个对应核心范畴的细分能力。而作为新兴技术发展趋势中的“第二梯队”,即“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数字化生态系统”和“先进AI及分析”,将于建设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二个十年初期(《中国制造2025》后)发展成熟,三者均明确指向人工智能技术领域。运营商现阶段需为此着手积累相应发展资源。

总体上运营商需延续依靠产业合作的拓展方式,但在不同时期侧重略有不同。在2025到来前,运营商可侧重与华为等具有强大基建能力和设备制造能力的企业合作,以硬件支撑推动软件应用研发,即在完善5G网络覆盖和数据中心规模拓展的同时与之共同联合互联网企业打造基础性新技术应用。2025后则将重点转向百度等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企业,以信息化基础能力换取人工智能应用能力,由此形成适用前沿市场发展趋势“全结构业务”组合。但两段时期的发展重点不为完全割裂,前期发展的同时需为后期积累各类有利因素和打下合作基点。基础设施可通过共建共用形式发展达成,“通用模块”型技术及“上层”技术则需坚持“以我为主、开放合作”原则,在独立研发与合作研发的组合中维持动态平衡。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