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业第一股、央企海外上市第一股——0941.HK,为什么要选择在香港回归与金融风暴的双重风云里逆市而上?其上市前后到底经历了哪些波折?又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1996年10月,中国电信(香港)公司成立,其最初的主要任务就是代表邮电部收购香港电讯的部分股权,并通过参股派人进入香港电讯的董事会。然而有人想买,必得有人想卖。到底该向谁收购呢?这是完成收购任务的第一步。
光大收购中信泰富持有的7.74%
1997年年初,邮电部得到消息,中信泰富拟出售其持有的香港电讯8%的股权。1997年2月27日,港澳办鲁平出面会晤中信泰富董事长荣智健先生,荣智健告知中信泰富由于收购中华电力,继续筹措资金,拟出售其持有的香港电讯8%的股权,新加坡电讯有意收购。鲁平当即明确表示在未得到国务院批准前,这8%的股权不能动,要卖,也不能卖给外国公司。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综合型控股公司,其前身为泰富发展有限公司。1986年2月,泰富发行2.7亿股新股卖给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的股权。自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掌门人荣智健的父亲就是著名的“红色资本家”、后来曾任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先生。中信香港和中信泰富两家原本持有香港电讯20%的股权,后来经多次转让,到1996年,中信香港已经全部出让其所持股权,中信泰富所持部分也已经降至8%。根据以上情况,邮电部和港澳办判断无论站在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角度,还是纯商业角度,中信泰富都会配合股权收购。
根据香港电讯的章程,要想在董事会中拥有一个董事席位,必须持有13%的股份。根据形势判断,邮电部领导层就香港电讯股权回购渠道问题形成了统一意见,决定从三方面收购香港电讯的股权:一是从荣智健执掌的中信泰富收购8%的股权,二是从二级市场购买大约2%的股权,三是直接向英国大东电报局收购3%的股权。
经请示国务院批准,港澳办及邮电部会商中信泰富和光大集团同意,决定由光大集团出面购买中信泰富持有的香港电讯的股权。光大集团是国家1983年在香港创办的以金融为主业的国有特大型企业,由它出面购买香港电讯的股票可以因为其中资国企的性质彰显我国政府对香港经济的信心与支持。
1997年5月9日,光大出面和中信泰富在深圳签订了购股协议,当时每股市价12.62元港币,共9亿多股,占香港电讯股份7.74%,总金额为113.99亿元港币。此次通过光大收购中信泰富所持香港电讯的股权,完成了解决香港电讯股权问题的重要一步。首先是消除了严重影响香港电讯股权谈判中的不稳定因素,同时收购成本较低,购买价折让比例较大,即使从财务投资的角度看也比较合算。“首轮收购”在资本市场和舆论引起的反映均比较正面,普遍认为光大购股反映了中国国家资本进入,表明对香港电讯在内的公用事业的支持。香港电讯股价也有所上升,反映了投资者对中资进入的信心。
事后,光大集团又将该部分股权转让给中国电信(香港)公司,这是后话。
与大东一波三折的谈判
相比收购中信泰富持有的香港电讯股票,与大东直接购股的谈判之路却可谓一波三折。
早在1996年10月,中国电信(香港)公司和中金公司就专门组成了香港电讯问题谈判小组。谈判小组组长由时任邮电部财务司司长石萃鸣[后来出任天波公司总经理并接高惠刚任中国电信(香港)公司董事长一职]担任。时任天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电信(香港)公司总经理的陈兆滨任副组长,还有一位副组长则是于1997年8月出任天波公司副总经理,后来担任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常务副总经理,现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李平。中金公司的代表方风雷也参与协助谈判。
1996年11月份,邮电部和港澳办通知大东前后两任主席——斯密斯和布朗,请他们到北京会谈,表达了“为了保证香港回归和顺利交接,希望大东不要采取不利于香港回归过渡和稳定的措施”的意见。大东明确表示抛售不是缺钱,非常希望能够未来与中国电信合作,希望能够就股权转让和下一步的合作进行正式的谈判。
“谈判小组”从1996年11月开始与大东电报局进行股权转让的正式谈判。天波公司与大东的谈判都是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以外的“第三地”进行,时而英国,时而荷兰,时而泰国……平均半个月出国一次的频率。然而,这场马拉松式的谈判,却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大东一直不愿意放弃对香港电讯的控制权,并把这次收购当做难得的救命稻草,对于购买价格也始终不松口。大东不仅要卖个好价钱,还提出了非分的转让条件——让我方承诺大东拥有中国电信(香港)公司未来的股权,甚至承诺允许大东公司今后可以优先进入中国电信市场。
光大出面议定收购中信泰富所持香港电讯7.74%股权的举措增强了我方的谈判地位,也使大东看到了与中国电信合作的商业前景,从而使处于胶着的谈判出现转机。1997年4月下旬,第六轮谈判在海南进行,我方提出了分步收购香港电讯的方案,最终大东终于同意转让5.5%的香港电讯股权。
然而就在谈判即将柳暗花明的时候,大东又突然反水,以香港电讯目前持有大量现金为由,拟进行股票回购,若果真如此,香港电讯将支出近150亿港币现金,大东则会因此套现约90亿港币。如果进行回购,不仅将影响中国电信(香港)公司与大东的谈判,甚至可能造成回归前夕英资蓝筹股变现抽资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一情况,1997年6月初,为打破谈判僵局,在谈判组的请求下,吴基传答应亲自见一见布朗,争取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这就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第七轮谈判。
相关新闻:
解析0941.HK上市始末(2):大东异动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