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4月7日专稿(蒋均牧)被寄予厚望的5G“起步即高潮”,发展之快前所未有;而从1G空白到5G全面领先,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经过多年努力也终于跑在了世界最前端。但是随着商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过去一段时间围绕5G也存在一定争议,包括对用户体验的诟病。C114就此请教了一些业界专家,在这里掰扯掰扯。
首先,5G如今尚在发展初期,任何一项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都非一蹴而就。以十年一代的移动通信而论,每一代开始的前几年都是一个不断迈向成熟的过程。无论体验上的不足,抑或技术、成本上的挑战,都只是暂时的、局部的,相比已经取得的成果瑕不掩瑜。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项使能全社会、全行业数字化的关键使能技术,5G正成为各国争夺的前沿高地,我们对于5G的表现应该给予更多的战略耐性和信心。
单就5G体验而言,没能达到一些用户的预期这口“锅”也不应仅仅由网络来背,5G性能优势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全产业链的努力。
其中,作为最贴近消费者的环节,手机等终端直接关系到用户最终获得的体验。像是掉线、速率低、业务时延大等影响5G体验的典型问题,很大程度上就与终端的兼容性和射频性能有关。
众所周知,独立组网(SA)网络性能显著优于非独立组网(NSA)网络。但中国信通院5G云侧平台最新发布的今年1-2月实测数据显示,当前5G终端SA连接占比较低,这一是由于手机兼容性,一种情况是NSA单模手机不支持SA网络,另一种情况是手机硬件上支持SA但系统版本未更新;二是不同终端品牌在手机设置上也有所差异,比如优先选择NSA网络的默认设置。
据专家介绍,5G带宽较4G的数倍增加,以及对基带芯片和天线等部件要求的极大提高,都给终端带来了更大的挑战,5G又是首个终端与网络同时走向商用的移动通信代际,从而致使终端在5G支持上可能略差于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的4G,影响了用户5G体验。比如部分终端连接Wi-Fi后5G掉线、部分终端过热情况下会5G掉线、部分终端无业务情况下会5G掉线、部分终端语音结束后无法返回5G、部分终端开启SA后无法接入5G、部分终端收发性能差信号弱等。
来自地方运营商的实测数据显示,市场主流5G终端性能差异明显,部分型号的SA寻呼成功率低于90%;部分型号的SA无线掉线率大于5%;部分型号的SA上行丢包率高于0.5%。
终端续航方面也是如此,以基带芯片DSP数量为例,4G时代是3个,5G SA需要8个,而NSA是3+8个。目前在5G基站节电特性开启后,实测文字业务时节电改善50%、视频业务改善18%,但终究需要终端本身在功耗上作出提升。而某著名海外终端品牌最新旗舰机的射频性能(信号强度)、数据业务关键指标均低于其他终端,导致5G体验更为堪忧。
除此之外,要充分让用户体验到5G与4G的差异,优秀的应用和内容必不可少。但5G应用产业链较为复杂,生态尚未完全形成,在与网络和终端的匹配上有着一定断点。韩国运营商在这方面提供了较好的范本,得益于在应用方面的巨大投入与创新,截至今年1月底韩国5G用户数达到1287万,并且1月份首次月增量超过百万,考虑到该国5200万的人口,5G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基于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用户群体、顶尖的运营商和通信厂商、领先的移动互联与行业信息化应用基础,以及来自国家强有力的支持,我国有着最优质的5G发展土壤。“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相信在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未来我国5G发展将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