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7月17日消息(林想)在今天召开的"5G和未来网络战略研讨会"上,《5G毫米波规划建议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指出,今年8月国内会完成毫米波共存研究,同时对推动我国5G毫米波频率规划和法规提出五点建议。
5G毫米波规划建议白皮书发布
今年8月国内会完成毫米波共存研究
目前,全球5G实验网中43%使用了1-6GHz频谱,使用6GHz以上的高频的5G实验网数量占比达到57%,其中使用24GHz~29.5GHz毫米波频段的实验网占比为31%。
毫米波频谱应用于 5G 系统成为业界共识。为科学、合理地进行 5G 系统频率规划,工信部在 2017 年 6 月 8 日发布了公开征求意见函,征集 24.75-27.5GHz、37-42.5GHz 或其它毫米波频段在 5G 系统使用及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同年 7 月,工信部批复 24.75-27.5GHz 和 37-42.5GHz 频段用于我国 5G 技术研发毫米波实验频段,试验地点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MTNet 试验室以及北京怀柔、顺义的 5G 技术试验外场。
为做好5G毫米波频率规划相关工作,我国成立了1.13议题研究组,IMT-2020(5G)推进组频率工作表,目前已基本完成26GHz,32GHz,40GHz和70/80GHz的兼容性共同研究,并向ITU-R T65/1提交了相关研究报告。
研究结果显示,24.25-27.5GHz 频段 ISS/FSS(E-S)与 IMT 同频可以共存。25.5-27GHz 频段 EESS(S-E)与 IMT 在建成区内(城区或郊区) 同频共存情况下,400 米隔离距离下可以共存且存在一定的余量。25.5-27GHz频段SRS(S-E)与IMT在建成区内(城区或郊区) 同频共存情况下,2000 米隔离距离下可以共存且存在一定的余量。31.8-33.4 频段同频共存情况下,IMT 会对 RNS 产生干扰。37.5-42.5GHz 频段 FSS(S-E)与 IMT 同频共存情况下,在 1~1.4 公 里隔离距离下可以共存。在不同的仿真假设条件下,71-76GHz/81-86GHz 频段 FS 与 IMT 共存所需的隔离距离在 0~950 米之间。对于 26GHz、40GHz 和 80GHz 等各个频段的 EESS(passive) 与 IMT 的邻频共存,当 IMT 的带外无用发射为-13dBm/MHz(3GPP 制定的通用杂散指标)时,仍需要一些额外隔离度来实现对 EESS 无源业务的保护。对于 23.6-24GHz 频段 RAS(passive) 与 24.25-27.5GHz 频段 IMT 的邻频共存,当 IMT 的带外无用发射功率为-13dBm/MHz 时,大约需要 34 公里的隔离距离。对于 79-92GHz 频段 RAS 与 81-86GHz 频段 IMT,同频共存大约需要 7.5-22.5 公里保护距离,邻频共存大约需要 2.5-11.5 公里保护距离。
上述研究结果中,RAS 与 IMT 所需的保护距离相对较大,但由于 RAS 站点通常建在相对偏远地区,而 对于 IMT 系统,毫米波会用在城市热点地区,因此毫米波频段 IMT 与 RAS 站点本身就存在天然的地理隔离,因此 RAS 与 IMT 的共存仍然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白皮书指出,对于我国重点关注的26GHz和40GHz频段,同频都比较容易实现共存,24GHz保护EESS被动业务的临频共存在3GPP通用杂散指标的基础上仍需一定的额外隔离度。预计,2018年8月国内会完成共存研究,得出共存和保护要求的最终结论。
五点推动我国5G毫米波频率规划和法规
结合国内国际的关于毫米波频率规划分配拍卖等进展调研以及毫米波共存研究进展,白皮书针对我国 5G 毫米波频率规划和法规给出五点建议:
一是尽早规划 24.75-27.5GHz 以及 37-42.5GHz,给产业明确指导方向,建议2018年底完成频率规划,支撑 2019年毫米波预商用试验以及 2020 年毫米波大规模商业部署。
二是制定法规时考虑共存研究时,制定合理的保护原有业务的射频指标,研究干扰协调方式。
三是推动全球频率划分一致,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四是考虑规划更多 42.5GHz 以上频率满足热点需求。
五是5G 技术、频率以及许可方式应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工业互联网场景,可能需要更加灵活多样的频谱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