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笔者曾撰文“黑马的崛起——聚光灯下的‘华为子母路由’和奋力前行的‘网月自组网’”,文中提到中小企业对无线的需求量已经不亚于家庭用户。
那既然买方需求有了,卖方市场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目前能应用到中小企业中的无线设备主要是无线路由器和覆盖型无线AP,而中小企业能接触到的来源无非两种:
1、在线上电商平台网购;
2、线下电子城卖场购买。
首先来说电商平台网购的形式,据笔者的市场调查,在电商平台上网购的用户绝大多数都抱着节省成本的侥幸心理选择了无线路由器,然而主要定位于家用市场的无线路由器却给了用户无情的一棒:接入人数少,不稳定,三天两头掉线时有发生。
这条路不好走,我们再来看另外一条路——电子城卖场。笔者在进行调查之前,先设计了一个假想的企业环境:
1、面积700平米;
2、需要使用无线的设备包括笔记本、手机、PAD等,共计50台;
3、公网接入光纤两条,10M电信和10M联通;
4、其他服务器、台式机等有线设备不到30台。
应该说是一个可以代表中小型企业的普遍环境,笔者根据这个环境,要求卖场人员给出设备清单及部署方案。
卖场人员出于对定位不同的无线设备的性能有一定了解,并且有着很多的施工经验,因此他们全部都推荐使用覆盖型无线AP,笔者进一步询问为什么不推荐无线路由,柜台人员则直接了当的告知,无线路由器无法承载这大的用户量:以笔者的环境为例,国内H、T、D等一线品牌的路由器也需要3-4个才能在使用正常的前提下,实现全面的覆盖,并且管理起来十分麻烦。
然而卖场人员推荐的覆盖型无线AP的解决方案是:
控制器+POE交换机+无线AP,BUT,这种解决方案在企业环境中也不可行!
至于原因,有两条:一是“价格”,二是“性能”
我们先来看“价格”因素:
以笔者假想的环境为例,性能稍微好一些的无线AP本身的价格已经不菲,还要加上无线控制器,由于绝大多数厂家控制器都集成在路由器或者交换机当中,因此整体方案的造价非常高,达到了接近10000元的水平,即便使用网月科技独有的轻量级控制器,整套造价仍然很高,这里卖场只考虑到了本身的利润,完全没有考虑用户能否接受——反正大家都这么卖,你不买我的也买不了别人的!
那你说卖场这么做不对是么?他也很冤枉。因为卖场给用户提供设备后还需要去用户现场扯线,配置、升级、维护,这些都会产生额外的时间和人工成本,并挤压卖场的利润,卖场自然不愿意承担,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成本就被转嫁到了用户身上,从而造成总价格的提高(除了卖场的施工、维护成本,影响价格的因素还有很多,笔者就不详细叙述了)最终的结果是双方都不满意,合作无法继续进行。
其实产生这种现象主要就是因为在合作的过程中,用户和卖场之间各自的诉求不同:
用户的诉求是:成本控制和技术支撑
卖场的诉求是:利润空间和技术支撑
成本控制和利润空间很好理解,那技术支撑是指什么呢?是指在施工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双方具备多高的技术水准、花费多大的精力才能够让方案顺利进行,也就是卖场去用户现场进行扯线,配置、升级、维护等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产生的额外的时间和人工成本。
但是这个技术支撑对双方的意义又完全不同,对于用户方来讲:你卖我设备了,同时也要承担技术支撑服务;对于卖场方来讲则是:我不仅卖设备给你了,还给你提供了技术支撑,你要多付钱给我。然而国内用户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不会为技术支撑支付任何费用”,都认为这个费用应该是卖场免费承担。
而卖场推的覆盖型无线AP虽然相较无线路由器拥有更强的承载能力,配合控制器在施工、维护上更加便利,但其主要是为商业WiFi服务,并不是专门为用户的场景设计,仍然没有脱离网线的桎梏,产品功能设计上也没有针对用户环境做过优化,就会导致整个项目存在前期施工麻烦,中期维护麻烦,后期售后麻烦等问题,这些问题显然都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撑,从而给卖场增加大量的成本。技术支撑也就成了卖场的“不能承受之重”。
那在卖场的角度看来就剩了两条路:要么不卖,要么赔本卖。大多数卖场选择了前者。
再来看“性能”:
我们退一步讲,用户看过了产品的“价格”之后,接着就要看产品的“价值”,如果产品给用户带来的“价值”超过“价格”的话,大多数用户还是可以接受的。而“性能”就是企业无线设备的“价值”。
但是卖场推的覆盖型AP绝大部分仍然采用的是802.11n协议2.4GHz频段300M无线速率的设备。而中小企业一般都在写字楼等商务场景中,各个公司无线众多,以笔者所在办公楼为例,能搜索到的2.4GHz信号接近40个,而2.4GHz频段的特性决定了这些无线信号之间会存在非常大的干扰,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信号很好但是速度很慢,这也是使用2.4GHz无线网络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实就是同频干扰导致。
还有对企业最为重要的安全性,常见的破解WiFi密码蹭网已经是见怪不怪,这种除了对办公室网络速度造成影响以外,其他方面的影响还是微乎其微的。
然而钓鱼WiFi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WiFi安全性的重视程度。钓鱼WiFi简单的说就是黑客利用非法的WiFi热点进行伪装,这时无线终端在使用无线时就有可能会连接到钓鱼WiFi中去,此时,钓鱼WiFi就会进行反扫描,如果这时你的手机正好连在什么网站上进行了数据通信,且涉及到了用户名密码等数据,对方就会获得你的用户名和密码。
这种钓鱼WiFi对更加重视安全性的办公网络来讲是破坏性的,不仅会泄露个人隐私,并且还可能泄露公司机密信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安全防护上不足,同样是覆盖型AP存在的一个常见问题。
在加上负载均衡、无线漫游等方面的欠缺都是普通覆盖型AP在“价值”上无法打动用户之处。
综合起来看,普通覆盖型无线AP由于部署、施工、维护麻烦导致“价格高”,而本身的“价值”又无法打动用户,用户如何接受这样的产品?
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下曾经风光无限的电子城卖场的现状,笔者对所在城市的三家电子城做了调查,其中某电子城分为四个区:A区是电脑和手机区,B、C区是网络设备和配件区,D区是图书区,哪个区的人数最多呢?答案是图书区人最多!
这其实只是卖场的一个缩影,其他城市我们随便去搜索引擎搜索下相关信息都是同样的现状。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两点:
一是大家通常所认为的实体经济被互联网经济打垮,像卖场这样的实体店房租、水电、人力等运营成本更高,而互联网经济又导致价格透明度高,这“双高”导致了生存空间被电商挤压殆尽。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除了互联网经济的冲击这种外部因素以外,实体店没有从内部角度出发解决用户最核心的问题则是另外一点。
历史上,科技发展的死局往往是供需关系不平衡造成的,需方想要做飞机上天,但是供方连坐木筏下水的问题还没解决。
以刚刚我们提出的企业无线为例,其实只要满足:价格适中,使用简单,上网稳定、速度快,安全高几点肯定会受绝大部分用户的欢迎。然而卖场还用固有的思维:小一点的场景推无线路由,三、四十人的场景就推给商业WiFi使用的覆盖型无线AP,完全不理用户的感受,根本没有给用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跟客户去电商平台上网购没有任何区别,而电商平台还有价格的优势,客户自然不会选择在卖场中购买。
如果说成本控制、利润空间是困扰双方的“迷局”,卖场仍然给客户推荐传统的覆盖型无线则是困扰自己的“迷局”。
也许卖场会说,你这是冤枉我嘛,我也希望给用户提供需要技术支撑少,能够控制成本,我又能有利润空间的设备,性能又好的设备,关键是没有嘛!
我还是要说:你错了,有没有这样的无线产品?有!
网月自组网!
自组网有什么特点呢?
1、卫星不需要布线,插电可用;
2、卫星无任何配置,无需升级;
3、当某个卫星距离极星较远时,可通过连接到与极星距离较近的卫星后,实现与极星的连接,即所谓的多跳设计,好处就是在大空间场景中部署时,也不需要布线;
4、卫星具有自愈功能,当某个节点出现网络拥塞或者故障时,自动经由其他正常节点转发数据,简单说就是除非设备坏了,要不然维护都省了。
上述几个特点就极大的减少了整套方案部署和维护所需要的技术支撑,说白了,无论部署多少个卫星,你只需要搞定一台极星就行了,并且安装好之后,后期维护只需要通过电脑远程的方式进行,不用上门,在卖场中即可完成。
自组网这种将技术支撑降低到极致的设定可以让用户和卖场双方平分原有覆盖型设备所需的技术支撑带来的成本。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原来因为设备部署和维护太复杂了,本来一块钱的东西要卖两块,但是现在只需要卖一块五就可以了。用户得到了实惠,卖场也没吃亏,还把设备顺利的卖出去。
并且自组网在性能上相对于覆盖型AP的优势也有很大的优势,自组网全套采用最新的802.11ac千兆无线协议设计,5GHz射频、负载均衡、无线漫游等等特点都保证了其高速性。内置非法AP防护功能,自动阻止无线终端接入到钓鱼WiFi则保证了其安全性,并且这个安全设定也是全自动防御,无需配置。
可以说自组网同时解决了“价格”和“价值”两个问题,这样的产品,用户会不选择?!
那自组网是要充当卖场的救世主么?答案是否定的,网月自组网的目的显然不止于此。网月自组网的定位是为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急需无线覆盖,但是在使用传统覆盖型AP时又遇到部署难、维护难、安全性差等问题的场景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而这个解决方案现在正好出现在了卖场转型的十字路口,卖场还需要等待吗?!
本文的标题笔者在“迷局”和“死局”之间斟酌了好久,最终还是选择了“迷局”这个词,对于中小企业用户对无线的需求这个“迷局”,网月已经做了最好的回应——自组网产品线,卖场还要在强推不适合用户的产品的“迷局”中等待吗?如果继续等待,也许最终真的将是“死局”!